合成孔径雷达(Synthetic Aperture Radar,SAR)是上世纪50年代提出并研制成功的一种微波遥感设备。它是一种主动式的对地观测系统,可安装在飞机、卫星、宇宙飞船等飞行平台上,全天时、全天候对地实施观测、并具有一定的地表穿透能力。因此,SAR系统在灾害监测、环境监测、海洋监测、资源勘查、农作物估产、测绘和军事等方面的应用具有独特的优势,可发挥其它遥感手段难以发挥的作用,因此越来越受到世界各国的重视。
一、 SAR成像基本原理:
SAR用一个小天线作为单个辐射单元,将此单元沿一直线不断移动,在不同位置上接收同一地物的回波信号并进行相关解调压缩处理。一个小天线通过"运动"方式就合成一个等效"大天线",这样可以得到较高的方位向分辨率,同时方位向分辨率与距离无关,这样SAR 就可以安装在卫星平台上而可以获取较高分辨率的SAR 图像。
▲SAR成像原理示意图
二、 SAR图像处理应用前景:
数学形态学、分数维、信号处理、模糊聚类、小波分析、证据理论等技术引入到SAR图像的研究,大大促进了SAR图像研究的进程,已经取得了理想的效果,在对SAR图像较好的物理理解、模型和实验结果的基础上,人们试着最大限度去寻找一种完整的、准确的、易处理的、有价值的模型。这种模型能自动或半自动对SAR图像的特性较好的表征,更好的解决应用中的许多问题。
1、单景影像处理流程:
2、 多景影像处理流程:
四、SAR成像的主要应用领域:
城市三维、四维信息提取:城市地区的叠掩现象较为严重,SAR技术可以解决散射体叠掩问题,进而实现高层建筑的三维成像。同时,随着SAR技术的发展,城市四维信息的获取也成为可能,即可实现城市建筑的形变监测。
森林覆盖研究:SAR技术对提高森林类型分类精度、森林垂直结构参数、森林生物量和蓄积量等的估测精度,具有很重要的潜在应用价值。早在2000年,Reigber等成功地提取了德国宇航局附近的植被垂直结构信息。
冰川厚度研究:随着全球气候变化加剧,利用冰川厚度变化来监测气候变化也更加具有意义。目前,利用SAR技术在冰川的研究还在起步阶段,具有很大的潜力,其中多极化层析SAR技术和地基层析技术将会是研究热点。
侦查监视:2012年,曾有学者对掩藏在树叶底下的卡车和油罐车进行监测,且实验结果表明可以清楚地分辨出来。可见,SAR技术在地形测绘、考古学、沙层、军用、民用等其他方面也将会有广阔的应用前景。